為什么早晨艾灸更好?《黃帝內經》:逆陰陽則
來源:本站 發布時間:2019-09-26 01:26:19 瀏覽:391
艾灸的時候最離不開的一本著作就是《黃帝內經》,無論是養生還是治病它都有很高的“出鏡率”,這本醫學著作解釋了人體運行的規律,解釋了人為什么生病,臟腑運行的規律,人體陰陽的變化等等,是中醫學中必讀的經典。今天將要介紹的艾灸有早上灸治的講究,這基本上也是根據黃帝內經的論述來制定的“不成文”的規矩。

艾灸為什么早上效果更好?黃帝內經中有這樣的記載“從陰陽則生,逆之則死;從之則治,逆之則亂”,這里所說的“從”和“逆”就是陽氣運行的規律。陽氣的運行有怎樣的規律呢?陽氣是不斷變化,從四季變化的規律上看是春(升)、夏(盛)、長夏(鼎盛)、秋(衰)、冬(極衰)。

從一天的跨度來看,它有呈現:早上(升)、中午(盛)、傍晚(衰)這樣的規律,之所以將艾灸的時間選在早上,是因為此時外界與人體自身的陽氣都處于上升的階段,在這個時段進行艾灸能夠快速提升人體的陽氣,從而將陽氣鼎盛的時間延長,這樣就更有利于人體自愈能力最大化發揮。

另外,在早上的9:00-11:00是咱們脾經運行的時間段,這個時間段內如果身體陽氣充足,脾經的運行效率就會更高。脾負責氣血的運化,脾與胃互為表里,脾好了胃也就好了,胃是后天之本,所以早上進行艾灸,對我們的脾胃增益作用最大。

不過,雖然說早上艾灸的效果最好,但這并不意味著其他時間段不能進行艾灸,我們在中午或者下午進行艾灸,同樣會有不錯的效果,因為整個白天都是陽氣所主導的,無論什么時候補陽氣總是對身體有益的。晚上進行艾灸容易傷陰,所以我們一般建議晚上艾灸之前要先泡腳,這樣可以養陰,并防止艾灸上火、失眠。
早上艾灸什么穴位呢?
在此推薦4個養生的大穴:大椎穴(陽氣匯聚之穴)、神闕穴(元陽發源之穴)、命門穴(人體生命能源之穴)、關元穴(培腎固本之穴)!這4個穴位經常被提到,其中大椎穴與命門穴在我們的督脈上,神闕穴與關元穴在我們的任脈上,都是任督二脈上的關鍵大穴。幾個穴位的位置非常容易找到,具體的介紹在文末有鏈接直達。

不過,我們不能將養陽氣的全部希望能寄托在艾灸身上,我們的衣食住行其實都能折損我們的陽氣,一定要給予重視。這邊補陽,那邊傷陽,這樣的生活可不是養生,而是“偽養生”,下邊我將列舉一些傷陽的生活習慣:
1. 大量或經常吃寒涼的食物(傷脾胃)
2. 空腹喝冰水(運動后常見)
3. 露臍裝(神闕穴所在)、露背裝(督脈所在)
4. 經常晚上熬夜(傷肝、傷陰)
5. 空調直吹脖子(大椎穴所在)
6. 穿露腳踝的褲子(三陰交所在)